心理科学进展2010,Vol.18,No.5,741–751AdvancesinPsychologicalScience741
杨文登叶浩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摘要
受到社会、组织及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美国临床心理学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培养模式。文章选取“科学家-实践者”模式、“实践者-学者”模式、“临床心理科学家”模式、“当下的临床科学家”模式及“者”模式等五种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模式,介绍了1949年以来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认为“循证实践者”模式修正了前面四种培养模式的个体主义倾向,将单个的“科学家-实践者”,分化成“科学家”与“实践者”两个集团,强调实践者遵循科学家提供的最佳证据,考虑病人的特征、文化与价值观,在管理者协调下开展实践。这种模式代表着当代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科学家-实践者”模式;“实践者-学者”模式;“临床心理科学家”模式;“当下的临床科学家”模式;“循证实践者”模式
分类号R395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9B_076R)和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1243211601018)资助。
通讯作者:叶浩生,E-mail:hsyecanada@yahoo.com.cn
1 引言
临床心理学是“将科学、理论与实践整合起来,理解、预测和改善人们的适应不良、能力缺乏或不适,提高人们适应环境与调控自身的能力,促进个人发展”的一门学科(Society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9)。临床心理学家主要在私人诊所、医院、学校、企业、法律系统、咨询中心、政府机关及部队等领域,从事着改善、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教学、督导、咨询、公共政策、专业等多种工作,对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怎样更好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临床心理学家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但是,临床心理学始终处在不断流动、演变的过程中,临床心理学家也一直没有固定的形象,对其进行培养的模式同样在不断的变化(Wiens,1969)。早期的临床心理学家通常是“直观的实践者”(intuitive practitioner),他们忽视研究证据,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老师的教导及发表在期刊上的个案进行实践(Barker,Pistrang,& Elliott,2002,pp.20-21)。1949年,Boulder会议提出了著名的“科学家-实践者”( scientist-practitioner )模式,正式将科学研究的训练列为临床心理学家培养计划的一部分。该模式影响很大,开启了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化”的时代,但它本身并没有成为临床心理学唯一的培养模式。此后,美国临床心理学几经变迁,在不同年代呈现出不同的培养模式。本文从中选择了五种最富代表性的模式,介绍了近60年来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演进轨迹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对中国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培养、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四种经典的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
2.1“科学家-实践者”模式
1949年8~9月,73名心理学家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Boulder举行了为期15天的会议,就70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达成了一致共识。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项成果就是提出了一种新的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史称“科学家-实践者”模式或“Boulder模式”(Baker&Benjamin,2000)。该模式认为社会对临床心理学的需求主要包括心理学实践与科学研究两个方面(Raimy,1950,pp.20-21)。其核心目标是将临床心理学家培养成既能从事科学研究,又具有临床技能的“科学家--742-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实践者”。它主要有以下特征:1)基于科学原理对病人进行心理测验、评估与干预;2)治疗决策应整合科学研究的成果;3)利用科学研究改善的疗效;4)毕业生首先被训练成为心理学工作者,然后才是临床治疗者;5)最高学历是博士学位,毕业时应呈交有创新贡献的学位论文。
“科学家-实践者”模式一直是临床心理学培养的经典模式,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Shapiro,2002)。它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临床心理学家培养的理念与实践:1)它首次将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技能与实践技能区分开来。在此前的教育中,虽然有些机构更倾向于教授研究技能,而另一些更倾向于教授实践技能,但并没有将研究与实践严格分离开来。“科学家-实践者”模式的出现,以“科学家”、“实践者”的方式来界定临床心理学家的形象,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将研究与实践进行了分离。2)强调科学研究的作用。临床心理学毕业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养应该像其他学术性专业一样,教授他们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他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结论,以科学的方法、工具及技术来治疗病人,并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进行“基于实践的研究”(practice-basedresearch)。因此,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博士一般被授予博士学位(PhD),直到今天,大部分临床心理学博士还在接受这种学位。3)强调临床心理学家的培养必须有专门的、独立的机构。该模式认为主要的培养机构应是属于大学的具有资质的心理学系,它们有着专门的培养计划与相应的教学人员、设备配置。其他机构,如医学院或独立的研究机构不具有培养资格。
“科学家-实践者”模式的出现引发了巨大争议,其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它富于理想主义色彩,试图培养全能的临床心理学家。但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并非所有人都希望同时具备研究与实践两种技能,他们具有不同的偏好。对那些只想学习实践技能的人来说,严格的科学训练是枯燥、乏味的经历,甚至只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事实上,这种模式的发展的确与其初衷相悖,培养出来的首先是科学家(研究的生产者),然后才是实践者(研究的消费者)。大部分毕业生倾向于寻求研究的岗位,继续从事着科学研究,其中部分人甚至终生不再从事治疗实践。
2.2“实践者-学者”(practitioner-scholar)模式
当“科学家-实践者”模式在美国盛行时,英国临床心理学界则采取了另外一种不同的培养模式。MonteShapiro(英国临床心理学的创造者之一)认为临床心理学应更多地培养“应用科学家”(appliedscientist),主要训练学生“使用”而非“生产”科学研究(Shapiro,1967)。在他看来,临床心理学家需要重视科学知识,但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去从事研究。他们应重点发展应用科学研究的能力:1)将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应用于临床心理学领域;2)使用已经被科学证明有效的评估方法;3)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临床实践,形成关于病人病症的本质及决定因素的假设,并收集研究数据以检验这些假设(Barker,Pistrang,&Elliott,2002,p.22)。
在英国培养模式的影响下,美国心理学界开始反思“科学家-实践者”模式相对忽视实践的弊端。1973年,在科罗拉多州的另一个城市Vail召开了“心理学职业培养水平与模式”的会议,在会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更偏向于培养实践者而不是科学家的教育模式,史称“实践者-学者”模式或“Vail模式”。它主要有以下特征:1)降低研究训练的比重,强调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将毕业生首先培养成能应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病人具体问题的“实践者”,然后才是懂得研究并“消费”研究的“学者”。2)拓展了临床心理学培养机构的范围。
它直接导致了面向应用的心理学博士学位(PsyD)的出现,除了大学的心理学系外,大学附属的职业学院甚至某些具有资质的、独立的临床心理学私营培训机构也可以授予这种博士学位。2009年,APA认可的美国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机构已经发展到59家。3)它的入学门槛比“科学家-实践者”模式要低,但一般要求学生具有更多的实践经历。4)课程设置更偏重于实习与实践。
“实践者-学者”模式与“科学家-实践者”模式从“实践者”在连词中位置的不同就可大致看出两者的区别。前者的毕业生更多地成为了有执照的临床工作者,他们大多认可自己是实践者而非教育家或研究员;后者的毕业生一般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大多成为了研究者或教师。两者各有所长,但都同时受到了批评(Trull&Phares,2005,pp.49-51)。“科学家-实践者”模式的毕业生在理论上应能同时胜任科学研究与治疗实践,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般经历6~7年才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毕业生确实知晓不少的理论知识,但相对第18卷第5期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演进及展望-743-缺乏实践与动手的能力。他们到了实习地点还不知道如何实施与解释心理测验,对于病人缺乏,不懂案例解析(caseformulation),甚至不能开口进行简单的。“实践者-学者”模式急于求成,大批量地生产心理学博士,其毕业生一般拥有较好的实践技能,但其中一些人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治疗研究,甚至难以看懂相关的研究报告。
“实践者-学者”模式与“科学家-实践者”模式看似对立,但并非只能“二中选一”。事实上,它们各有千秋、相辅相成,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兴趣。前者使毕业生不会忘记自己职业的主要目标,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Norcross&Castle,2002);后者使毕业生不只是简单、被动地使用研究知识或变成“从心理学贩子买进技术的人”(Trull&Phares,2005,p.50)。
2.3“临床心理科学家”(clinicalpsychologicalscientist)模式
“实践者-学者”模式培养机构的拓展,降低了临床心理学招生的准入门槛。自主经营的职业学校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大批量地生产毕业生。但是,这些培养机构的经费、师资、实习资源等均不够稳定,其毕业生质量不平衡,整体质量呈下降的趋势。
1990年,RichardM.Mcfall就任APA临床心理学分会的第三分支(SectionIII)的主席。在他发表的就职演说中,批判了前面提到的两种模式,高调地宣示了临床心理学的科学性,认为临床心理学培养毕业生的目标应该是“临床心理科学家”(Mcfall,2001)。在这篇引起广泛争议的演说中,Mcfall用强硬的措辞及绝对的语调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其后发表的文章题目就是《临床心理科学宣言》),提出了有关临床心理科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及两条推论:
基本原理:科学的临床心理学是唯一合法并可接受的临床心理学形式;
推论1:在未达到以下四个标准之前,除非是严格地控制了实验条件,否则不应该向公众提供心理学服务:1)必须清晰地描述服务的本质;2)必须清晰地阐述服务所应获得的利益;3)这些利益应该经科学证明确实有效;4)必须实证地消除可能出现的弊大于利的负面效应。
推论2:临床心理学的博士培养项目主要的和压倒一切的目标必须是尽可能培养出能胜任工作的临床科学家。
在“推论2”中,Mcfall对“科学家-实践者”模式进行了质疑与批判,认为该模式的培养目标是自相矛盾的。从语义上说,如果科学家与实践者是同义词,那么中间的连接号就没有必要;如果两者具有不同的意义与目标,是相互竞争的“二选一”或相互补充的“独立成分”,那么要培养有“两个头”的临床心理学家就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他认为“科学家-实践者”模式实际上预设了一种二元论立场,即把临床心理学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领域:要么是临床科学,要么是临床实践。但是,研究生培养毕竟不同于中专或职业学校对技术工人的培养,科学的培养模式不应只关注学生特殊领域实践技能的培养。它应该是严格的、独立的、学术性的,有着自由的批判性思考,并能成功地解决问题。因此,良好的临床实践技能是临床心理科学家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
Mcfall提出的“临床心理科学家”培养模式产生了重大反响。1991年,由他所领导的第三分支正式更名为“临床心理科学协会”。1994年,25名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的临床科学”的会议,成立了临床心理科学研究院(AcademyofPsychologicalClinicalScience,APCS)。这个组织隶属于美国心理协会(APS),设有多个研究生培养项目,是临床心理学研究生与住院医生重要的培训机构。它的使命是发展临床科学,训练毕业生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人类的适应功能,对人类行为、、认知及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估、理解、改善及预防,在多个方面应用与科学证据一致的知识(APCS,2009)。其主要的目标是:1)培养既能促进科学发展又能运用科学知识的毕业生;2)促进临床研究、理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整合;3)提高临床科学在培训、研究、经济赞助和就业等方面获得更多资源的机会;4)以灵活、创新的方式运用临床科学,治疗人类的疾患与障碍;5)促进临床心理科学在决策者、实践者及消费者群体中传播(Trull&Phares,2005,p.52)。
2.4“当下的临床科学家”(localclinicalscientist)模式